hami.png

哈密市,被称为伊州,哈密卫,哈密地处新疆东部,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级市,哈密总面积14.21万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常住人口67.0万人。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68.99亿元。哈密地形轮廓可概括为四山夹三盆,中间高南北低,地势差异大,中部是天山主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延展;南北两侧是中低山区,整个山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五分之三。资源能源富集。哈密盛产特色瓜果,哈密大枣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金耳环.png

金耳环

哈密博物馆中珍藏着一对精美的金耳环,这对耳环的发现为我们揭示了古代西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对金耳环出土于哈密市五堡乡的一座古墓中,具体位置在墓主人的头部附近。据考古专家推测,这座古墓的年代大约可以追溯至唐代(公元618年至907年),这一时期正是哈密地区文化繁荣、经济交流的鼎盛时期。

这对金耳环的形制非常精美,耳环整体呈圆环状,表面经过精细的打磨和抛光,散发着金色的光芒。耳环的直径适中,既不会过于夸张,也不会显得过于小巧,非常适合佩戴在女性的耳朵上。耳环的环身上还镶嵌着一些宝石,这些宝石色彩斑斓、闪闪发光,为整个耳环增添了几分华丽和贵气。

这对金耳环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古代西域文化的重要物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从这对耳环的制作工艺和材质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金属冶炼技术和宝石加工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这对耳环的精美程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重视和关爱。在哈密博物馆的珍藏中,这对金耳环无疑是一件重要的文物,它以其独特的历史背景、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天山哈密翼龙化石.png

天山哈密翼龙化石

哈密博物馆所收藏的天山哈密翼龙化石,其出土地位于新疆哈密地区的魔鬼城雅丹地区,这是一个具有浓厚地质历史背景的地方。在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时期,这里曾是天山哈密翼龙繁衍生息的家园。

天山哈密翼龙作为大型翼龙类的一员,其成年个体的翼展可达惊人的3.5米,这一体型特征使得它在当时的天空中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当科考队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发现这一罕见的翼龙化石聚合体时,无疑为古生物学界带来了一次重大的发现。

这具天山哈密翼龙化石的出土,不仅为我们揭示了白垩纪时期哈密地区翼龙的生活状态,更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翼龙生态、行为以及演化历程的宝贵资料。通过对其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古老生物群体的生活习性、迁徙模式以及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形制方面,天山哈密翼龙的化石保存得相当完好,尤其是其骨骼结构清晰可见。这使得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重建其生前的形态,并推测其可能具备的生活方式和捕食技巧。同时,这具化石的出土也为我们展示了哈密地区在白垩纪时期的地质环境和生态面貌,为我们理解这一时期的地球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羊形柄铜镜.png

羊形柄铜镜

哈密博物馆珍藏的羊形柄铜镜,是一件极具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文物。它出土于哈密市伊吾县的苇子峡乡,具体是在1965年的考古发掘中,从伊吾县苇子峡墓地中被发现。这件羊形柄铜镜的时代背景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也就是公元25年至220年之间。在这个时期,新疆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文化交流频繁,这件铜镜正是这一时期文化交融的见证。

从形制上看,羊形柄铜镜展现了汉代铜镜制作的精湛工艺。镜身由青铜分铸而成,分为立羊柄和圆镜两部分,通过铆接的方式巧妙结合。立羊部分立耳、颔首,长角向后呈波状弯曲,造型简洁而饱满,充满了草原地域的民族风格。镜面的设计则更为独特,圆形且平直无纹饰,简洁大方。在立羊的后背部,还铆合着一个“T”形钩状物,方便人们随身悬挂携带。这件羊形柄铜镜不仅是一件实用的生活用品,更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汉代新疆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文化面貌。同时,它也为我们研究古代西域文化、丝绸之路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哈密博物馆的珍藏中,这件羊形柄铜镜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